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通讯员王潘红报道:在赣浙皖三省交界的怀玉山脉,怀玉山庄、怀玉山摩友驿站与清贫园教研基地犹如三股强劲动力,以差异化定位与协同化发展,共同构建起“红色铸魂、绿色赋能、特色引流”的全域旅游生态。这三大引擎不仅推动怀玉山年接待游客突破20万人次,更探索出革命老区文旅融合的创新范式。
客群矩阵重构:从“单点突破”到“全维覆盖”
怀玉山的三大项目精准锚定细分市场,形成“红色教育+避暑康养+特色体验”的立体客群结构。清贫园教研基地以党建研学为核心,年均接待超10万人次,吸引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青少年群体,2024年红色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8%。怀玉山庄凭借海拔1100米的清凉优势,年接待江浙沪避暑游客1.2万人次,客单价超800元,游客平均停留3.2天,带动周边民宿户均年收入达8-10万元。怀玉山摩友驿站则聚焦摩托车爱好者,年服务1.5万人次,通过维修救援、主题线路设计等专业服务,成为长三角摩旅圈的“打卡地标”,相关话题在抖音获150万次播放。

三者叠加效应显著,2024年暑期,怀玉山景区单日最高接待游客超5000人,其中30%的游客参与了两项以上主题活动,形成了“白天红色研学、傍晚摩旅骑行、夜晚避暑康养”的全时段消费闭环。
产业链条延伸:从“单一服务”到“生态聚合”
三大项目深度嵌入“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构建起乘数效应显著的产业生态。怀玉山庄打造“云端服务综合体”,包括150间山景客房、300㎡玉膳堂、8辆新能源接驳车,形成“住宿+餐饮+交通”基础服务链。同时,非遗工坊、山货市集、《清贫》灯光秀等项目年均带动二次消费增长28%。

清贫园教研基地创新“红色+N”模式,与怀玉书院合作开发“清贫精神”主题研学课程,与玉琊湖生态度假村联动推出“会议+度假”套餐,2024年带动会议经济收入突破300万元。怀玉山摩友驿站构建“骑行生态圈”,配套维修车间、装备租赁、主题餐厅,联合景区开发“红军盐道探险”“十八龙潭越野”等线路,年销售骑行周边产品50万元,间接拉动景区纪念品消费增长22%。
三者协同催生新业态,摩友驿站推出“红色骑行+研学”定制产品,怀玉山庄开发“清贫主题”养生药膳,清贫园引入摩旅文化展览,形成“红色基因+特色体验”的跨界融合。2024年,怀玉山景区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2亿元,其中三大项目贡献超60%。
创新驱动发展:从“资源依赖”到“价值创造”
三大项目以创新思维破解传统旅游痛点,塑造核心竞争力。清贫园打造“信仰课堂”沉浸式教育体系,通过情景党课、红色剧本杀等形式,使党性教育转化率提升40%。怀玉山庄开发“云端夜经济”,篝火晚会、星空露营等活动延长消费时段3小时。摩友驿站推出“红色密码”实景解谜游戏,游客参与度达75%。

在技术赋能方面,怀玉山庄建立游客消费数据库,精准推送“住宿+研学”“餐饮+骑行”套餐,线上订单转化率提升35%。清贫园引入VR方志敏事迹体验馆,青少年研学满意度达92%。摩友驿站开发智能导航系统,实现线路规划、紧急救援一键响应。
在机制创新上,推行“景区+合作社+农户”模式,清贫园采购80%食材来自周边农户,怀玉山庄带动126户村民从事民宿经营,摩友驿站与12家“农家驿站”合作提供特色服务,形成“景区发展、村民致富”的共赢格局。2024年,玉峰村民宿专业村户均年收入达10万元,最高达20万元。
未来:从“景点旅游”到“全域共享”
三大项目的成功实践为怀玉山指明了“三位一体”的发展路径。在产品升级方面,计划开发“红色康养”主题线路,将清贫园教育与怀玉山庄养生结合;建设摩旅主题公园,引入赛事经济,打造“长三角摩旅第一站”。
在区域协同上,怀玉山将融入“衢黄南饶”联盟花园,与三清山、婺源联动推出“世界遗产+红色圣地”跨区域产品;依托浙赣运河建设,开通“怀玉-衢州”水上旅游专线。
在数字转型方面,将搭建全域旅游智慧平台,整合三大项目服务资源,实现“一部手机游怀玉”;利用元宇宙技术,开发虚拟清贫园、数字摩旅地图等新产品。
在绿色发展上,推广新能源接驳车、生态停车场,建设“零废弃景区”;扩大高山蔬菜、三叶青种植基地,将“生态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
从“红色教育高地”到“全域旅游典范”,怀玉山的三大引擎正以创新协同书写文旅融合新篇章。当方志敏“清贫精神”的红色基因、怀玉山脉的绿色生态、特色业态的蓝色动能深度交融,这座千年名山不仅成为游客的诗与远方,更成为乡村振兴的共富样板,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怀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