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浙江义乌的王朝印,邓州市阿巴亚服饰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在服装行业摸爬滚打20年,河南邓州却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故事要从2024年6月那个闷热的午后说起——邓州市委书记邓俊峰握着我的手说:“朝印,来邓州试试,咱这儿一定能为你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你放心!”这句朴实承诺,让我这个在外投资屡屡碰壁的浙商,第一次对一座北方小城有了“试试看”的念头。
此前,我在多地投资建厂,却因营商环境低效、用工不稳定等问题屡屡受挫。直到看到邓州本地数千人的服装厂蓬勃运转,我才重新燃起希望。
邓州的产业布局也让我眼前一亮。2024年6月考察时,当地已规划建设16个化纤纺织专业园区,其中佳泰纺织的坯布生产线、恒丰纺织的印染厂已投产运营,形成“纺丝—织布—印染”的产业链雏形。更让我惊喜的是,京东物流智慧港虽尚未正式开园(2024年9月7日开园),但在京东智慧物流港我了解到,到郑州3小时、襄阳1小时,快递成本比义乌低15%。这些实打实地的数据,进一步打消了我的疑虑。

然而当我向股东提出投资意向时,换来的却是一致反对:“在其他地方折腾这么多次,政策都是纸上谈兵,谁还敢信?”
为了真实了解邓州服装企业发展状况,我独自二赴邓州。我逐一拜访大大小小的服装厂,同行们的评价出乎意料:“邓州干部不玩虚的,有问题当场解决。”“工人踏实肯干,把厂子当自家日子过。”
优越的发展条件,最真实的反馈,打消了我和股东们的疑虑,初步达成投资意向。
为了给我们找到合适的场地,副市长侯子罡和开发区领导干部陪着我满邓州跑,好不容易确定好厂房位置,但是用水用电、结构改造又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我给邓书记发短信说担心厂房改造慢,不到20分钟,邓书记顶着40℃高温来到现场调度,等从厂房出来,鞋上沾满灰尘、衬衫早已湿透。这一刻,我内心满是惊讶和感动,我想,邓州有这样的一把手,有这样的领导干部,谁能不来投资?!
在项目服务专班微信群里,不管我什么时候提出问题,第一时间就有人协调解决。连变压器容量不足这种技术问题,都能在半夜12点前拿到解决方案。
股东们感慨:“邓州的干部不是‘店小二’,是‘家里人’。”他们会为一条物流专线跑断腿,为一个技术工人上门做思想工作,更会在企业遇到难题时,坚定地说“有我在”“马上办”。
20天完成厂房改造、工作群实时更新进度、20天招到60余名熟练工(不少是从沿海返乡的邓州人)……这些曾经的顾虑,逐一变成我们心中的感动。
2024年7月底,工厂正式投产后,邓州工人的淳朴善良,也让我感觉温暖不已。建厂初期,条件不完善,炎热的天气,那些大姐们挥汗如雨,干活认真毫不懈怠,效率和质量都意外地高。这些热情的邓州大姐们,还会给我送一些自家菜地的菜,关切地问我跑这么远开厂生活上会不会习惯。这种“热乎劲儿”,让我突然意识到:这里的干部把企业当“家人”,工人把工作当“家业”,营商环境从来不是冰冷的条款,而是人心换人心的真诚。当一座城市用温情焐热人心,投资者自然愿意把“身家性命”押在这里。

如今,阿巴亚服饰落户邓州不足一年,从最初的60余人发展到300余人,2025年产值已将近3000余万元,预计今年6月份可以升为规模以上企业,这一次,我终于从“落脚”到稳稳“扎根”。
我内心的“感动台账”早已写满:汗湿衣衫的领导干部、深夜回复的工作群、踏实热情的工人……这些碎片拼成的邓州,或许不够耀眼,却足够滚烫。对于我们这些创业者来说,这就是最好的“投资环境”——来了,就想扎根。
后记:王朝印的故事,让我们看到:政策温度遇上人间烟火,当发展蓝图融入百姓日常,一座城市的营商环境,便有了最动人的注脚。从“试试看”到“来了就不想走”,邓州用“政策红利+服务诚意+产业生态”书写了招商引资的新范式。正如企业家所言:“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营商环境的优化,更是一座城市求贤若渴、共谋发展的决心。”这或许正是邓州从“内陆小城”蝶变为“产业高地”的核心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