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穿城而过的黄河水脉到绵延起伏的南山绿屏,从鳞次栉比的现代商圈到阡陌纵横的田园村落,一幅“强省会”战略下的高质量发展图景正在七里河区徐徐展开。2025年上半年,七里河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兰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承压奋进、全力破局,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在全省强县域行动推进会上获得2024年度城市服务型“先进县”称号。这份沉甸甸的"高颜值"期中答卷,从交通路网的破局贯通到招商引资的量质齐升,从文旅融合的创新探索到乡村振兴的纵深推进,七里河区用实实在在的数据作注脚,以真挚深厚的民心为底色,在西北腹地书写着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时代新篇。

“高”在路网联通:织就立体脉络,畅通发展动脉
作为七里河区“高颜值”期中答卷的重要底色,今年以来,七里河区以综合交通大会战为抓手,同步推进“断头路”攻坚与智慧交通枢纽建设,让城市路网既有“颜值”更有“实力”。G2201南绕城高速七里河出入口的通车堪称打通了区域发展的“任督二脉”:该项目设置智慧收费站,集成无人值守治超、智能机器人缴费等技术,让黄峪镇等南部乡镇农产品运输告别“绕远路”困境。五星坪铁路平交道口综合治理工程则啃下“硬骨头”,“下穿车行通道+人行天桥”体系将该路段拥堵指数压低60%,周边居民通勤时间从30分钟缩至3分钟。



同时全区启动龚湖公路提质改造升级工程,通过完善给水、雨水、照明等配套工程,解决周边区域交通疏解难题。建兰路地下通道的投用,以人车分流模式挥别西站商圈“堵点”,家住西站附近的王女士感慨:“现在带孩子去兰州中心,再也不用在车流中提心吊胆了”。这些民生工程既打通了发展的“任督二脉”,更提升了城市“颜值担当”。如今,七里河区外连高速、内畅街巷的交通网络正加速成型,不仅为乡村振兴铺就“快车道”,更以交通“硬联通”激活经济“软活力”,让发展成果切实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


“高”在经济动能:聚能筑巢引凤,飞跃首发经济
七里河区招商引资以“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为导向,成为“高颜值”期中答卷的强劲引擎。上半年全区共签约项目33个,总投资130.36亿元,省外到位资金126.57亿元,“兰洽会”拟签约项目12个132亿元,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成绩单。


在数字经济领域,七里河区抢抓机遇,成功签约阿里巴巴丝路服务中心、瀚海科技等重大项目。与抖音公司的合作,助推300余家“票根经济”联盟企业实现销售倍增,探索出了一条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的新路径。“城市之眼”摩天轮项目作为2024年重点招商引资成果,以88米直径刷新兰州地标高度,预计7月中旬开放后将成为黄河金岸“空中花园”。

在产业升级方面,与甘肃汇育星辰“全生命周期零碳制造园区”的签约,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能。依托国家级百合强镇项目,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达成共建合作。金月莱珠宝首饰公司的成立,将打造年产值50亿元的黄金珠宝产业园,填补了全区在该领域的空白。

同时,“1+8+N”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与“小七帮您办”政务服务模式为项目保驾护航。从签约到投产全程代办,营业执照办理压缩至半个工作日,“七里河招商云”系统实现审批进度“掌上查”,让营商环境的“软实力”转化为项目落地的“硬速度”。

“高”在文旅人气:脉动票根经济,赋能文旅消费
“文旅+票根”正以创新姿态激活城市消费活力,将赛事演出票根、准考证转化为消费“金钥匙”,构建“文旅引流—票根赋能—消费转化”的闭环生态,打出了“高颜值”期中答卷的组合拳。4月足协杯、5月兰州马拉松、6月时光classic演唱会与毕业季接力登场,300余家商文旅企组成的“票根联盟”以“月均一爆点”的节奏,将文旅消费推向新高。

足协杯期间,球迷凭票根在兰州中心享受零售满减、万达茂餐饮6.8折等优惠,更可接驳“黄河楼—兰州老街”夜游专线。5月兰马期间,4万名跑者凭赛事票根解锁三重福利,直接带动住宿餐饮消费突破2000万元。“时光classic”演唱会联动文旅品牌推出“夜演+夜游”路线。《受到召唤·敦煌》音乐剧延续“票根经济”创新模式,形成“观演—文旅—消费”的闭环体验。毕业季活动中,中高考准考证化身消费密钥,拉动暑期消费市场。





从体育赛事到文化演出,从毕业季到日常消费,七里河区正以票根为纽带,让文旅资源与消费场景深度融合,使每张票根都成为点亮“夜兰州·七里香”品牌的星火,为城市经济注入持续动能。
“高”在振兴谋划:守护黄河安澜,绘就绿色画卷
七里河区以综合治理为笔,在母亲河畔绘就绿色发展的时代画卷。南部山区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石佛沟景区森林覆盖率超85%,成为金城兰州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城区打造多处口袋公园和7.2公里黄河生态长廊,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市民生活常态。在产业转型方面,西果园镇的百年甜百合沿着丝路走向全国,魏岭乡的生态农业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家栋农场的林下经济形成“树上结果、树下生金”的立体模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百年好合”乡村振兴示范带串联起特色农家乐,让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得益彰。





七里河区创新实施“河长制+”管理模式,通过河道整治、生态补水等举措,让曾经淤塞的雷坛河重现“碧水绕城”的美景。银滩湿地公园芦苇摇曳,西津路“城市画廊”垂直绿化与艺术涂鸦相映成趣。如今,滨河路骑行道、健身步道成为市民“幸福跑道”,夜幕下的黄河风情线灯火璀璨,绘就“黄河之滨也很美”的现代画卷。七里河区的生态实践,正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着鲜活样本。

“高”在民生福祉:厚植为民情怀,绘就幸福底色
七里河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上半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75%以上,用实实在在的举措提升群众获得感。在回迁安置方面,涉及保交楼项目3个4451套,已交付销号2个3338套,交付率74.99%;涉及保交房项目9个2141套,已全部交付。这些安置房的交付,让数千户家庭实现了安居梦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脉家园等历史遗留项目的房产证办理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认可。
在基础设施改造方面,涉及116个小区、2.97万用户的供热管网改造工程全面推进,这项惠及近3万居民的民生工程将显著提升冬季供暖质量,让群众温暖过冬更有保障。在“一老一小”服务方面,建成“养老服务+老年助餐”服务点5个,11家社区长者食堂日供餐老年人2000人次,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暖心餐食。在教育领域,科学调配教育资源,增加一年级学位720个、七年级学位1890个,有效缓解了入学压力。



在矛盾化解方面,累计化解各类纠纷9000余件,办理12345诉求件2.21万件、满意率达100%,妥善解决西津电灌处人员安置等历史遗留问题。这些实实在在的民生举措,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党委政府的为民情怀,也为全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七里河区的“期中答卷”,既是对“强省会”行动的务实回应,更是对民生福祉的深情作答。从交通动脉的贯通到产业生态的繁茂,从文旅IP的破圈到乡村振兴的深耕,处处彰显着高质量发展的成色与温度。展望未来,七里河区将继续以1139工作部署为指引,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勇毅前行,让“高颜值”成为城市最亮丽的名片,书写更加精彩的“富民兴陇”新篇章。
记者:李绚 审核:祁华林 签发:王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