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齐白石与岭南荔枝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5 15:06:00    

文|齐文娥

齐白石,这位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作品题材广泛,花鸟鱼虫、山水人物无所不包,而荔枝这一题材,在他的笔下更是别具韵味,成为他艺术生涯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五出五归”的游历中,齐白石四度客居岭南,对岭南的风物和人文有着深厚的情感,他曾说:“园果无双,予曾为天涯亭过客,故知此果之佳。”他特别钟情于画荔枝,认为荔枝是岭南最具代表性的水果之一。

齐白石《荔枝八哥图》

他曾在一幅《荔枝》图中题道:“归来时日霞相照,其色尤鲜,幸得主人至,得啖之,知果实之味,唯荔枝最美。”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他对荔枝的喜爱,也标志着他开始将荔枝作为绘画题材。每逢荔熟时节,他便携笔墨至果园写生,晨曦中观果农“纤手破新荔”,暮色里与文人“煮茶论丹青”。某日雨后,他见积翠枝叶间垂珠滚动,红果映日生辉,当即挥毫作《荔枝蜻蜓图》,以没骨法点染果实,焦墨勾勒枝干虬劲,竟引得蜂蝶绕画飞舞。

齐白石笔下的荔枝不仅是自然物象,更承载着深沉的文化隐喻。他常取“荔”谐“利”之吉兆,在《太平吉利图》中绘满筐鲜果,题写“海国芳邻以结邻”,将岭南风物升华为家国祥瑞。1929年作《香满筠篮》尤具匠心:竹编提篮以篆籀笔法写出,墨色枯润相生;上方垂枝果实采用“积色法”,先施淡红打底,再以浓朱逐层点染,营造出光影流转的立体感。

他在一幅《荔枝图》中题道:“丹砂点上溪藤纸,香满筠篮清露滋。果类自当推第一,世间尤有昔人知。”齐白石的荔枝画作,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也在生活中有着独特的意义。他曾说:“画荔枝从来无此大幅,有大幅从此幅始。”

最令人动容者,当属其题画诗中的情感投射。《与友人说往事》诗曰:“客里钦州旧梦痴,南门河上雨丝丝。此生再过应无分,纤手教侬剥荔枝。”既追忆钦州歌女剥荔相赠的旖旎往事,又暗合东坡“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放达襟怀。1947年所作《荔枝图》更将物我交融推向极致:老干横斜处题写“园果无双,予曾为天涯亭过客”,朱砂点染的果实与苍劲墨线构成视觉张力,恰似游子心底挥之不去的岭南记忆。

齐白石开创的荔枝画派,深刻影响着近现代花鸟画走向。其弟子李苦禅曾言:“看白石画荔,如见岭南烟雨。”当代画家王祥夫继承“形神兼备”精髓,在《荔枝蜻蜓》中融入透视原理,使画面产生“触手可摘”的立体效果;岭南画派大家关山月则发展出“没骨积彩法”,以水破色呈现荔果晶莹质感,皆可溯源自白石艺术基因。

2019年故宫“万紫千红”特展中,《大利图》与宋徽宗《写生翎毛图》跨时空对话:前者朱实累累尽显民间生机,后者工致典雅犹存天家气度。策展人特设“丹荔千载”单元,彰显齐白石如何将宫廷珍果转化为大众审美符号。正如艺术评论家徐建融所言:“白石荔枝,上承宋元写生传统,下启平民美学先声,使岭南风物真正走入中国美术史主流。”

(北宋)宋徽宗《写生翎毛图》局部

1955年秋,九旬高龄的齐白石在跨车胡同画室完成绝笔《荔枝八哥图》。画中老荔虬枝斜出,八哥回首凝望,题款“大利”二字墨色苍浑。此作现藏北京画院,与早年的《荔枝图》构成首尾呼应——从天涯亭下的惊艳初遇,到暮年笔端的生命礼赞,八百里岭南风物,终究化作艺术长河中的永恒朱砂。

如今,当我们站在北京画院齐白石纪念馆的《荔枝图》前,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生命力。那些朱砂点染的果实,既是对岭南故土的深情回望,也是对艺术永恒的执着追求。正如齐白石在自传中所言:“作画贵在形神兼备,然神者,物之魂也。”这颗穿越千年风霜的荔枝,已然在宣纸上绽放出永不凋零的艺术之花。

故事中有历史,历史中有故事。故事有新篇,传奇永不歇。让我们继续回望历史,创造传奇。

作者系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本文选自岭南古籍出版社即将出版的《知食·广东荔枝》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

齐白石与岭南荔枝

2025-05-25 15:06:00

“2025 西班牙艺术季”正式启幕!黄浦江畔奏响艺术狂想曲

2025-05-23 21:46:00

靳东、莫言,受聘国家大剧院

2025-05-09 06:58:00

闵泽共绘美育卷 万里援疆心相牵

2025-05-06 11:25:00

果然视频|跟随大学生泉城推介官姜锐,来济南打卡泉畔边的艺术馆

2025-05-04 13:35:00

五一国际劳动节,来这里免费观看现代刻字艺术作品展

2025-05-03 01:52:00

天津办大展,杭州开“邮局”

2025-05-02 13:22:00

左手龙船右手古村,目测这里要火!| 五一游佛山①

2025-05-01 10: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