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东湖评论:“投诉信”里折射出师德之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13:55:00    

近日,武汉市江夏区齐心小学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投诉信”,二年级10班同学的妈妈戴女士拨打了12345市民热线,请工作人员一定要向孩子的班主任杨小玉和语文老师张莹转达真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原来,她的孩子是一位发育迟缓的“特殊儿童”,在近两年的小学生活中,孩子从每天的“哭哭啼啼”变为现在的“兴高采烈”,家长也从“忧心忡忡”转变为“信心满满”。

杨小玉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毕业即投身于江夏教育。初来二(10)班,她很快发现了几位“不一样”的孩子。他们情绪敏感、认知缓慢,有时会在班上引起不小的“冲突”。面对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杨小玉老师没有选择“遮住眼”“随大流”,而是以一位“灵魂工程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因材施教、静待花开。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唤醒。在二(10)班,杨老师坚持多元评价标准,帮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己的闪光价值。运动能力、劳动能力、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审美趣味……她能够看到每一个孩子微小的进步。一个曾经畏惧校园的孩子逐渐融入集体,爱上学习,这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更源于“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信念。真正的教育情怀,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甘于平凡、默默耕耘的执着,是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深刻理解,是在每一个细微处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教育不仅需要爱心,更需要专业。对于特殊儿童,基础的拼音生字书写都是不小的挑战,张莹老师没有盲目施教,而是以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启智润心,求是创新。她经常阅读专业类的书籍资料,不断调整教学节奏,设计分层任务和趣味活动,让学习成为孩子们眼中的“小游戏”,同时与家长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成长培育适合的土壤。戴女士告诉热线工作人员“在张老师这里我才明白,每一颗不同的苗子应该怎么样浇水、施肥、晒太阳,我现在真的‘有苗不愁长’啦!”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今天,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精进业务,明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以扎实专业能力支撑起教育理想,延续“有教无类”的千年文脉,奏出“强国有我”的时代之音。

教育的本质是爱,仁爱之心是师德的灵魂。在江夏区齐心小学,校长柯茗华“人气”超高,每天大课间活动时,操场上的孩子都争着抢着和校长打招呼,邀请校长加入自己班级的活动。校长不再“高高在上”,校长办公室是孩子们的“谈心室”,其可贵之处,在于她不仅关注孩子们的学业,更关注他们的情绪、社交、礼仪和心理健康。用微笑化解恐慌,用鼓励点燃自信、用耐心等待进步,这种爱是理性的、有原则的引导,是“严慈相济”的教育智慧,是让每个孩子感受到“被看见、被理解、被信任”,从而激发内在成长动力。柯校长也在身体力行,去感染、教化每一位青年教师。正如戴女士所言,孩子的变化不仅在于行为,更在于精神状态的焕然一新,这是师爱最动人的力量,也是当代“教育家精神”的生动演绎。

从于漪“点亮生命灯火”的教育哲学,到张桂梅“我生来就是高山”的至诚话语,再到这封特殊的“投诉信”,点点滴滴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师德最本真的光辉,那是超越职业要求的生命关怀,不计回报的灵魂付出,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凡的专业坚守。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喻竹(武汉市江夏区教育局)

责编:林杉

相关文章

2025年青岛教育年会分论坛探索教师减负新路径

2025-04-19 18:13:00

东湖评论:“投诉信”里折射出师德之光

2025-04-18 13:55:00

方旺小学520名学生走进茶山 体验“茶芽尖上的第一课”

2025-04-17 19:35:00

孩子厌学怎么办?心理专家为你支招

2025-04-17 15:17:00

四川大学新开“医学人工智能”微专业,开课即抢空

2025-04-16 21:37:00

家有“小胖墩”:别让“可爱”变成“隐患”

2025-04-16 15:20:00

英国宝妈唐河义务支教——想让乡村孩子看到更大的世界

2025-04-15 09:43:00

保险中介行业持续出清提质:探索差异化创新转型之路

2025-04-15 02: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