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网(记者 李慧颖)5月19日报道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与成都博物馆联合开展了一场生动的历史课——“行走的时光·国际博物馆日”综合实践系列活动。学生全程参与策展的《行走的时光》特展“出圈”成为当日焦点,吸引超3000人次参观。
此次活动中,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学生策展团队将80余幅手绘作品,按“古蜀密码”“秦汉气象”“唐宋风华”三大主题布展,让文物与学生创作并置,每一幅作品都体现着学科交融。他们还开发了一系列文创产品,如说唱俑明信片、育才二十四节气帆布袋等,将学校文化与文博IP结合,让博物馆文化和学校文化更贴近大众生活。

在活动中,成都博物馆金牌讲解员带领学生们穿越展厅,串联起成都4500年文明史;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历史老师谢政以《陶俑中的成都呼吸》为主题,在文物展区开展深度互动历史课,引导学生观察文物细节、关联文献史料,通过小组合作还原古代成都的市井风貌;成都市七中育才教育集团党委专职副书记叶德元专题讲座《白蛇传说——从成都博物馆看川剧白蛇传》,以馆藏宋代“水漫金山”石刻、清代戏服等文物为线索,剖析川剧与历史物证的交织脉络。

此外,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老师李萍还分享了馆校联动的育人路径,锦江区教研员欧阳菊点赞道:“从资源整合到课程落地,这套校本化方案为馆校合作提供了可复制的‘育才样本’。”
当天,学生艺术社团还在成都博物馆举办“锦城丝管·音乐成都”主题音乐会,通过民乐演奏、舞蹈、合唱等形式,让古老文物与新时代产生共鸣。

此次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站在文明中央,成为历史讲述者、文化再造者和未来书写者,也为馆校合作育人提供了创新范例。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张烁 责编:高婷 审核:马兰 谭麟 监制:赵若一 总监制:李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