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双减” 打造特色科学教育品牌——信阳市羊山中学科学教育成果丰硕
信阳市羊山中学是信阳市教育体育局直属初级中学,于2010年建校并招生,2021年秋季,羊山中学东校区建成并招生。羊山中学总占地205亩,其中本部占地150亩,位于羊山新区新一路与新十六路交叉口,东校区占地55亩,位于新三路北侧,毗邻大别山高中,校园设施齐全,风景优美。在社会各届的关心支持下,办学水平日益提升,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并在校园文化、校本研修、人本管理、课改创新、德育创新、特色艺体、科学教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如今已发展成为信阳市卓有影响的初中。
为进一步落实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委宣传部、省科协等十六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2023年羊山中学将科创中心进行改扩建,扩建后涵盖校本部和东校区两个实践基地,建设面积共计1500平方米,主旨在于打造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科创中心包含互动体验区,元宇宙创作区,机器人智造区等8个区域,可同时容纳近300名学生同时在此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依托科创中心,学校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做好科学教育工作。
开足开齐科技活动课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探索以计算机课堂为主导,多门学科齐头并进的科学课程,以社团为抓手,走将科技教育与多学科相结合、日常生活相融合、跨界相协同的道路,通过项目驱动、学赛结合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努力打造特色生态课程。利用计算机课与社团课时间,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选拔出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学生参与更多的科技实践活动。
将理化生实验与课程紧密结合
把理化生课堂放在实验室,让学生能近距离体验到理化生学科,学校现有物理实验室6间,化学实验室4间,生物实验室4间,理化生实验室也是我们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配齐理化生实验辅导员,配足实验设施,各年级每班每周至少参加一次实验,把功夫下在平时。
培养健全的科学教师队伍
经过多年积累,组建了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科技教育教师团队,团队包括计算机教师6人,物化生等学科教师30余人。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前往郑州参观学习,协调省内知名专家来校授课,积极推荐科学教师参加国培、省培项目,进一步提升了科技教师能力素养,争取在2025年前培养出一支具有终身学习、自主发展愿望的,具有较强教育科研能力的,能适应需求、面向未来的“学者型”、“专家型”科学教师队伍。
丰富课后服务内容

制订完善的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在“5+2”时间段内组织学生参与科学活动,参加科技类学生社团。2017年,作为创客教育的先行者,学校开设了3D打印,机器人、开源电子等6个社团,科创中心规模扩大以后,又增加了icode,无人机,木艺制作等社团。2019年,在第二十届河南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羊山中学获一等奖,2020年,机器人社团在世界机器人比赛中获三等奖,2023年在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河南省比赛中,学校参赛四支队伍分别荣获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在全国总决赛“开源硬件应用设计挑战赛(7--9年级组)”中,羊山中学选手李泽宇、柳厚仁同学获得全国一等奖。在第一届信阳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该校代表队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
增强教科研力量

羊山中学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强校,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鼓励老师对科学教育常见的问题以课题的形式进行研究,建校至今,共立项省级教育装备和实验课题2项、市级课题15项,下一步学校还将以科学教育为主题,向国家、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发起冲刺。
拓展科学实践活动
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邀请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朱进、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原魁到该校进行科普教育,邀请信阳师院地理学院到校进行地理科普进校园活动。组织学生多次前往市科技馆参观体验,科创中心部分设备参照市科技馆标准建设,用新型的对话式科普教育方法让学生近距离认识及感受科学精神,进一步激发其探究科学的兴趣,提升科学素养,培育科学思维。
经过多年努力与探索,学校科学教育结出了累累硕果。2018年被评为河南省首批创客教育试点校,2019年通过省教育厅验收被授予“河南省创客教育示范学校”,2020年校被河南省关工委评为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活动“河南省先进学校”,在第一届信阳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2019年、2022年连续两届被评为“河南省科技活动特色学校”。
现今,羊山中学科技教育已走向规模化、正规化,在下步工作中,学校将以学科为基础,以“双减”精神为导向,探索学科教学与科技教育融合路径,打造一批精品学生社团,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将科创中心建设成为全市范围内顶尖的科普实践基地,在全省范围内树立羊山中学科技教育特色品牌。来源:信阳教育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