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正以穿越周期、向新而行的姿态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不断探索着中国科创新叙事、中国制造新范式,并释放了诸多关键信号。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特别策划推出《解码粤经济》专题报道,深入剖析关键经济数据中的“广东密码”,洞察广东高质量发展新趋势与新方位。敬请关注!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谭砚文 实习生王明雁 广州报道
“今年一季度,双鱼营收同比增长超20%,球台和乒乓发球机的热销款产品出现了供应紧张或供不应求的状态。”广州双鱼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梁志雄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透露。
这是广东体育消费增长的一个缩影。据广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2月,广东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7.8%,显著高于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并拉动全省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长0.2个百分点。
按业内人士既往经验,冬季本是体育行业的淡季,但广东今年体育消费为何淡季不淡?
究其原因,广东1.28亿常住人口叠加健康意识增强,体育消费的需求本就不断扩容,而第十五届全运会即将在粤港澳举办,广东“全民迎全运”的热潮推动消费氛围愈加浓厚。就在过去一年,广州热雪奇迹百万打卡人次、佛山“西甲”百万观赛人次,更印证着体育消费正在向场景化、智能化、复合式的方向转型升级。
消费的新趋势直接带动了广东体育产业升级。
在制造业方面,2024年全年,规模以上体育用品制造业营收增长达5.7%。制造向智造升级,智能健身镜、智能健身房等设备涌现。更值得关注的是,体育服务业也显著扩张,超9万家赛事企业提供“体育+”消费新机遇,传统制造企业纷纷入局赛事运营,将体育赛场打造成消费主场。
可以预见,广东体育消费与产业互促,将持续激发新活力,进一步推动大湾区体育生态创新与消费格局升级,推动广东经济转型的长久活力。
在广州做摄影师的90后小苏,最近算了一笔账:入坑户外运动刚满一年,碳板跑鞋、速干衣、运动手表等装备花费已超万元。
这并非个例。广东今年前2月,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7.8%,拉动全省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长0.2个百分点。在整体消费不景气的情况下,体育仍保持了双位数的增长,对稳消费起到重要作用。
增长的数字背后,新的趋势分化也在发生:体育消费逐渐向智能化、场景化、复合化的方向发展。
广州越秀的健身爱好者王女士近期购入了一台智能跑步机,她向记者表示,智能跑步机可以连接智能手表监测运动数据、分析跑姿,持续观测运动状态,让她对运动过程更有掌控感。“它还有联网排名的功能,会实时显示运动排名数据,激励我继续运动。”王女士说。
体育消费的“智能热”,更直观体现在室外智能健身房使用数据中,近30天内,深圳好家庭集团董事长张佳华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近30天内,投放于广东省内的约400套室外健身房设备使用人次已超300万。
(投放于广东省内的好家庭智能健身房)
据了解,这种能满足大众多样化需求的智能设备,一经推出就受到广泛欢迎,在周末,各社区中的室外智能健身房经常有排队使用的情况。
在升级装配的同时,人们也重视运动的场景体验。天气转暖,广州珠江两岸、海心沙、二沙岛的绿道网络上随处可见户外慢跑、骑行大军。
“户外运动热的背后是场景消费的崛起。”如中国登山协会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体育学院院长李元教授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所言,户外运动不仅是运动行为,更是以自然为载体的复合体验场景,融合社交、教育、文化等多重属性,本质是消费者对场景化消费需求的升级。
一个例子更能说明这种消费趋势。华南地区最大的在营室内滑雪场,以全年百万客流释放出“反季尝鲜”的强大冰雪消费活力。
广州热雪奇迹营销负责人韦建羽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透露,2024年园区接待游客数量超100万人次。这个冰雪王国不仅吸引本地年轻人打卡,去年还累计接待超100批东南亚国际团客,成为东南亚入境冰雪游的热门打卡地。2025年春节假期叠加亚冬会热潮,游客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0%。
当体验消费更进化,体育赛事将成为一个枢纽平台,兼顾了观赛体验、参与体验、文化体验等复合型消费需求。
随着“跟着赛事去旅行”不断发展,跨越一座城参赛、观赛不仅是人们新的生活方式,也是他们解锁一座城市的新途径。去年国庆期间,广东省准备了84项次、超过3000场次的体育赛事活动。
赛事带动了强劲的文体旅消费力。以2024年佛山“西甲”为例,赛事期间,入场观赛100万人次,中心城区2个A级旅游景区的接待人数达32.6万人次,同比增长116.6%,带动文旅消费近10亿元。
(市民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打乒乓球)
今年第一季度,广州双鱼体育的营收跑出了超20%的增速,不仅热销款球台和乒乓发球机供不应求,今年开发的乒乓文创产品同样热销。梁志雄表示,公司正在调整产能布局和仓储空间,以提升产品的供货响应速度。
广东体育消费的升级,直接带动了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增长。
作为体育大省,广东体育产业规模2023年已超过7300亿元。广东省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全省规模以上体育用品制造业营收增长达5.7%。
除了制造业,体育服务业也在扩张。天眼查数据显示,广东省以超过9万余家体育赛事相关企业数量位居首位。
作为国内大型体育场馆运营商,广州珠江体育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坤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透露,2025年第一季度,珠江文体在管项目举办体育赛事超过50场,其中国家级赛事16场,参与人数超过5万人。
在各项赛事中,珠江文体不断创新“体育+旅游”、“体育+文化”等跨界融合的消费场景,打造“一日办赛、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多人消费”的消费模式,将体育赛场转变成消费主场。据悉,十五运会期间,珠江文体将为广州体育馆、南沙体育馆、汕头体育中心等场馆提供赛事运营服务,并将结合赛事特点推出多样化的体育产品和体验项目。
值得关注的是,不少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也在向体育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例如,广州双鱼体育正在积极布局赛事运营业务,于今年2月担任2025亚洲杯乒乓球赛的组织运营单位。
广东体育产业何以高速发展?
在广东省户外运动协会副会长程蔚看来,广东体育产业具备良好的基础禀赋,一方面,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完备的产业配套体系,为体育用品制造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供应链支撑;另一方面,较高城市化水平叠加“人口大省”的强劲消费力,为体育产品与服务提供多元应用场景。
更进一步考虑,广东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在夯实基础优势的同时坚持创新,以此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程蔚分析,以数字体育为例,广东发达的互联网经济和数字基础设施,便为健身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支撑,使得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体育新业态能够快速落地和推广。
这种转型,在深圳好家庭集团的产品进化轨迹中尤为清晰。经过二十余年钻研,传统健身器材升级为了智能设备,专业健身设备植入全民健身场景,能让市民在开放空间中进行科学、可控的健身训练。目前,公司在全国100多个城市落地600多套户外健身房,累计有1400万用户,1.3亿累计使用人次。
广东企业务实与开放的一点,还体现在既懂埋头搞研发,也会抬头看世界。靠着硬核技术和过硬质量,广东体育用品制造业不断探索出海新机遇。
2024年,“广东造”闪耀巴黎奥运会赛场:广州双鱼体育为赛事提供了3.4万颗乒乓球以及有发球功能的裁判台,东莞市佳恒玩具有限公司则供应了5万个充气排球作为纪念品。
梁志雄表示,2024年,双鱼出海产品销售规模占公司全年整体销售约15%。今年一季度,双鱼已经与WTT世界乒联续签2025-2028年的全球合作伙伴协议,未来四年,包括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在内的众多国际大赛,将继续使用双鱼乒乓球、乒乓球台等比赛器材。
体育消费与生产互促发展的同时,更激发出推动广东经济转型的长久活力。
“体育不是一个割裂的产业,它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城市和社会发展系统里的一个分支。”在广州体育学院教授、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钊看来,广东正在由以资源要素赋能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向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转型,而体育具备了推动广东经济发展转型的条件。
十五运会对广东体育产业与城市发展而言,是一个良好机遇。王钊表示,体育赛事是体育产业的龙头,可以带动体育培训、体育场馆、体育用品销售等一系列的发展。同时,还应借助全运会对公众的体育消费行为和方式进行再优化,使公众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体育对个人的重要性,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的普及。他建议,政府应该捕捉到体育消费的新变化,从产品供给、服务提升、政策制定、资源整合方面满足新的消费趋势,进而提振经济。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