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小萍 通讯员 高长军
“以前,路不好,想要走出村子都是一件难事,”位于豫陕交界处的卢氏县瓦窑沟乡上河村村民吴长生说,现在水泥路通村到组,一脚油门就能出县跨省,一个电话生产物资就能送到家门口。”
近年来,卢氏县紧扣“经济发展 交通先行”战略,围绕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目标,以“两通”为重点,以乡村为主战场,着力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通过创新体制、完善机制,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健全完善“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体系,推动农村公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实现了100%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的目标,形成了“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

卢氏县官道口镇果岭村农村公路。高长军/摄
奋力“建好”农村公路,区域路网不断优化。近年来,卢氏县公路建设累计投资100多亿元,改扩建、新建农村公路2200余公里。开展“补齐农村公路短板、提升乡村道路品质”专项行动,2016以来累计实施自然村组道路硬化800余条1600多公里。截至2024年底,全县高速、国省道、县乡村公路通车总里程3821.55公里,位居全省前列,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农村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有效打通了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
着力“管好”农村公路,管理机制不断健全。全面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建立了农村公路县、乡、村三级管理养护机制,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率100%。强化考核监督,持续将“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政府主导、部门协调、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管理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正在紧张施工的卢(氏)洛(南)高速公路。高长军/摄
持续“护好”农村公路,路况指数逐年提升。出台《卢氏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指导规范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加大养护工程投入,实施农村公路“白改黑”工程,提升路面平整度和行车舒适感;结合乡村建设,实施“两拆一提升”,全力整治路域环境。农村公路路面质量逐年上升,绿化美化286公里,修建设施公路驿站 66个,打造路宅路田隔离带305公里,路肩种草复绿335公里,整修路肩1300公里,刷写路域文化墙18处,施划彩色标线2.7万平方米,维修护栏5200米,安装标志牌1500个,提升了农村公路颜值,拓展了服务设施功能。
精心“运营好”农村公路,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步伐加快。全县已建成17 个乡镇客运站,开通客运班线91条,投放通村客运车120余辆;开通卢氏至三门峡、卢氏至洛阳、卢氏至郑州、卢氏至西安等长际客车;县、乡、村三级客运、物流、邮政网络和“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的农村运输发展新模式基本形成。
卢氏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实现了从示范引领到全域达标的历史性转变。积极推进“农村公路+”模式,路衍经济蓬勃兴起,推动农村公路与产业、旅游、文化、现代农业等融合发展。新建产业路420余公里、旅游生态路380余公里、红色旅游路360公里,有力促进农村地区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因路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