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青春解码贵州!这波暑假行走思政课在一线“读懂中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3 21:26:00    

猴场会议旧址的砖木四合院里,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学生们齐声合唱《十送红军》;松桃自治县世昌街道,铜仁职业技术大学的学生们凝神倾听龙世昌烈士的侄孙讲述“用胸膛顶住爆破筒”的壮举;贞丰县必克村,贵州大学青鸟实践队队员用自主研发的姿态分析平台为当地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提供技术支持……

这个暑假,黔中大地的田埂上、古村里、红旗下,跃动着一群年轻的身影。贵州各高校学子背着行囊走出象牙塔,在暑期“三下乡”的征程中,把思政课堂搬到田野乡间,用青春脚步丈量大地肌理,在鲜活实践中解码贵州发展密码,真正读懂中国的乡土中国与青春中国。

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学生开展以“重走长征路,高擎信仰灯”为主题的研学之旅

青春足迹丈量信仰高度

追寻红色足迹,是青年学子筑牢信仰之基、汲取奋进力量的必修课。近日,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同心黔行”社会实践队以红军入黔的时间顺序为主线,深入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苟坝会议会址,开展以“重走长征路,高擎信仰灯”为主题的研学之旅,在红色基因与乡村振兴的交融中开展沉浸式思政研学。

通过“理论+现场+调研+研讨+感悟”的模式,实践队员在革命圣地触摸历史脉动,在乡村沃土见证时代伟力。“越是危急时刻,越要坚持真理、敢于突破。我们要将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精神传承下去。”实践队员陈颖在心得分享会上说。

贵州师范学院“植芽星火”实践团开展重走长征路活动

乌当区羊昌镇黄连村的蜿蜒山路上,贵州师范学院“植芽星火”实践团的师生正重走长征路。烈日下,队员们沿着红军桥、红军亭艰难行进。“切身感受了革命先辈在艰苦环境中的坚韧精神。”这段经历让队员们深刻领悟:唯有铭记历史、珍惜当下、自强不息,才能在新征程中砥砺前行。

在行走中感悟,在传承中担当。青年宣讲的力量,正将红色火种播撒进下一代的心田。

贵州工商职业学院“青声带言”宣讲团走进习水县中心小学,开展红色文化进社区暨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活动。宣讲团成员演绎红色主题歌舞节目,用嘹亮歌声和充满力量的舞蹈,为青少年上了一堂革命传统教育课,助力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活动还设置了“革命故事我知道”知识竞答等互动游戏,让青少年在轻松氛围中巩固红色知识,激发责任感。

贵州工商职业学院“青声带言”宣讲团在习水县中心小学开展红色文化进社区暨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活动

青春智慧激活千年文脉

当青春的智慧与古老的技艺相遇,科技赋能让传统文化焕发出崭新的时代光彩。

贞丰县必克村,72岁的布依棍术传承人危永香双臂一震,一式“青龙点水”如银练倾泻。贵州大学青鸟实践队队员凝神效仿,架设在石磨旁的摄像机悄然转动,将动作实时传入“数智青鸟”姿态分析平台。

“右肘内收15度,重心前移3厘米。”系统即时提示让学员动作迅速规范。这套由青鸟实践队自主研发的系统,直击传统技艺传承三大困局:青少年兴趣寡淡、教学效率低下、动作规范模糊。危永香看着学生们的进步,满意地点头:“AI让年轻人习武效率翻倍,千年棍术有了数字‘活字典’!”

数智青鸟姿态分析平台导出贵州大学青鸟实践队员跟练危永香舞棍实时分析

不仅如此,实践队还将红军数字人导览、智能飞行鼓槌等数字化教具引入村寨,通过 “科技+文化”创新模式持续赋能当地青少年教育发展。

在雷山县鸡鸠村,贵州理工学院“苗韵实践团”的成员们正俯身学习蜡染技艺。蓝白之间,勾勒出对民族文化的敬意。蜡染传承人陈金才指导学生在布上绘制传统纹样:“守护非遗,就是守护民族的根脉。”

不远处的苗绣工坊里,州级传承人李敏指尖飞舞。她以线为笔,以布为纸,绣出绚丽图案。实践队员尝试穿针引线,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感受指尖上的千年传承。“苗绣的每一针都承载着民族记忆。”实践队队长王姿懿感慨道。

苗绣传承人李敏老师指导贵州理工学院“苗韵实践团”成员绣花

解码融合密码,探寻活化路径。青年视角的碰撞,为传统文化注入现代活力指明了方向。黄平县东门村,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实践队正在解码“非遗+红色”融合密码。重走长征路、对话村干部、走访古镇居民,队员们在红色记忆与古镇烟火中,开启了一场深刻的实践学习。

在与村干部的交流中,师生们从如何让非遗传承既守得住本真又接得上时代,到怎样让红色故事从展板走向生活、更贴近游客需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在热烈探讨中愈发清晰:乡村振兴的文化密码,就藏在让老手艺有新市场、红故事有新听众、老百姓有真收益的扎实实践里。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实践队在黄平县东门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青春能量赋能振兴之路

青年学子的身影穿梭于贵州各地阡陌巷陌,他们用专业知识与赤诚之心,为乡村带去看得见的改变与暖心的陪伴。

从江县下江镇的吊脚楼前,92岁的苗族老人穿上压箱底的百褶裙,银饰在阳光下闪烁。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商业与贸易学院实践队的队员按下快门,定格老人此生第一张正式照片。

“我们拍的不是照片,是记录乡村的美好。”实践队队员杨凯说。在岑界村、恰里村、公纳村、党九村,队员们白天拍摄,夜晚在村委会剪辑视频,很快就将100余张照片送到村民手中。

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商业与贸易学院实践队举办主题摄影展

为青少年儿童提供学业辅导、亲情陪伴与安全自护教育;为老人开展健康指导与暖心陪伴,细致讲解常见病预防、安全用药及日常养生;走访古法榨油技艺、布依非遗传承人与创业先锋……贵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院 “青苗筑梦·民族医行” 在六枝特区聚福新苑社区青年乡村振兴夜校,开展 “童梦同护·银龄同乐·农事同兴” 专项服务,用青春力量筑牢乡村幸福底色。

深入调研是基础,产业赋能是关键。青年学子正努力打通从文化价值挖掘到市场价值实现的路径。

贵州财经大学校团委中心队在台江县小河村开展以“黔行千村促振兴”为重点的实践调研

在台江县小河村,贵州财经大学校团委中心队开展了以“黔行千村促振兴”为重点的实践调研,队员们通过实地调研、交流座谈、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挖掘当地民族技艺的文化内涵,梳理当地民族技艺从原料采集到技艺传承、再到市场转化的完整脉络,为后续讲好小河村民族文化故事、推动非遗技艺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玉屏侗族自治县朱家场镇甘龙村的黄桃基地里,一场由师生主导的直播火热开播。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分院的师生们架起设备,有人负责讲解产品,有人调试设备,还有人实时回复网友提问,为村民打通黄桃线上销路,青春的“吆喝声”让山珍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

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分院师生在玉屏县朱家场镇甘龙村黄桃基地开展助农直播

青春足迹踏过贵州山山水水水,贵州学子以多元实践诠释“行走的思政课”——当青春与乡土碰撞,课堂便有了大地的厚重;当理想与现实交融,担当便写下时代的注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雨

编辑 袁航

二审 谌贵璇

三审 李玲

相关文章

青春解码贵州!这波暑假行走思政课在一线“读懂中国”

2025-08-23 21:26:00

江苏传统村落“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有效保护上千个省级村落和建筑群,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

2025-08-22 09:30:00

长治漳泽农商银行:文脉传承凝合力 古建焕新添暖意

2025-08-21 18:25:00

与希望同行 平安银行郑州分行招募2025支教志愿者

2025-08-11 11:23:00

聚焦2025交流周|石培华: 贵州是一座“天然博物馆”

2025-07-26 23:56:00

(乡村行·看振兴)农旅融合 福建福鼎乡村蝶变引客来

2025-07-26 21:09:00

芝罘区举办首届手造工匠技艺传承展演活动

2025-07-24 22:25:00

舞出精彩生活!山西省第二届“农行杯”和美乡村广场舞展演在云州区开幕

2025-07-23 1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