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大亮,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陡箐镇东关社区的村民杨明英就踩着露水出了门。
她提着颜料桶,站在村口新刷的白墙前眯眼端详,手里的画笔蘸了蘸朱红色,往墙上一抹——画布上“跳舞”的苗家姑娘,裙摆又鲜艳了几分。

“以前拿锄头的手现在拿画笔,画的就是咱自己的好日子,画的是这个时代的真实写照!”她边说边调色,经过一番修补,墙上画的《花前月下》里的樱桃红得发亮。这儿的墙可不光是墙,还是乡亲们的记事本。谁家嫁闺女了,画个《百鸟朝凤》;村里通了5G基站,画幅《云上人家》;跳通河峡谷成景区,也被熊师提等画师画成《悬崖飞虹》。最让人挪不开眼的,还得数这幅《花前月下》:穿盛装的男女围着篝火跳芦笙舞,背景里樱桃林像粉云落地,跳通河像条碧玉腰带绕村而过。
“您看画里农家乐的灯笼,和对面‘水城茨冲鸡火锅店’的红灯笼是不是一模一样?”杨明英指着画笑道。

话音未落,“水城茨冲鸡火锅”老板娘杨飞掀开锅盖,鸡火锅的香气裹着白雾飘过来,馋得刚下大巴的游客直往店里涌。
说起这“水城三锅”,可是当地响当当的招牌。
茨冲鸡火锅,本地土鸡烹饪,香味能飘半条街;羊汤锅得用山上跑的黑山羊,被誉为“药膳”的滋补佳品;罗锅香辣爽口,味道奇香,开胃可口,油大不腻。杨飞的店开了多年,墙上挂满水城村画,用他的话来说:“在这里,用‘文化下饭’,哪有不香的道理!”

鸡火锅店的边上,东关社区的核心区,有老人手把手教娃娃们做彩布贴花,碎布头在她手里翻个跟头就成了跳舞的苗家姑娘,红布裁裙摆,绿布剪头饰……这股子热闹劲儿,到了跳通河峡谷又变了个样。水从大山上流下来,绿得能照见人影,沿路都有画点缀。“原以为就是看山水,没想到逛了个露天美术馆!”

要说最甜的故事,还得数四月里的樱桃林。从前樱桃熟了愁销路,现在游客自己来采摘。陡箐镇也有妙招:每棵果树挂张“文明树认领卡”,认领者能参与“樱桃文化节”的水城村画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没想到自然风光和人文艺术结合得这么巧妙,这里变成‘网红打卡地’有据可依。”重庆游客陈雪说。

而在陡箐镇东关水城画“文创工作室”里,数十名画师正在绘制一幅画,画面里既有红军过乌蒙山穿的草鞋,也有现在通村公路上的小汽车;既有老辈人用的木犁头,也有无人机在樱桃林上空飞。
现场指挥的贵州夜郎风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源说:“水城历史底蕴深厚,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这叫老树发新芽,老画讲新故事。”他们打算把这幅画送到沿海展览,让哪里人看看深山里的新光景。

这话倒像是给水城区写的注脚——从填饱肚子到画美日子,从守着穷山到点石成金,水城人用六十年的时光证明:最土的颜料能画出最潮的风景,最真的日子酿得出最甜的酒。
当水城画的斑斓色彩漫过乌蒙山的沟沟坎坎,那些曾经藏在深闺的山水、灶台上的香气、枝头下的欢笑,都成了乡村振兴最动人的笔触。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勇勇
编辑 鲁媛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