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不用土,水肥靠滴灌,温控智能化,这是响水县运河镇三套社区草莓产业园“空中草莓”基地的种植场景。有了“科技”加持,这里的草莓口感更佳,产量也得到显著提升。

3月24日,走进连排的温室大棚,“科技、现代、绿色”的气息扑面而来。长在“空中”的草莓格外亮眼,一排排鲜红的草莓整齐地“挂”在“高架”上,果实饱满,采摘体验与果香风味别具一格。
与传统温室大棚不同的是,这里的草莓享用着富含营养液的专属养料,从原本在平地种植转变为在空中生长,这种种植模式不仅节省空间、提高产量,更便于管理和采收。同时,棚内养殖一定数量的蜜蜂,通过自然授粉,进一步提升草莓的口感。
种植户纪金花介绍,大棚共有4层,三层膜一层遮阳网。晚上棚内温度控制在9℃至10℃,白天控制在15℃至20℃。
三套社区草莓产业园占地700多亩,以“红颜”“白雪公主”等品种为主,采用架式结构、无土栽培模式,直接将草莓栽种在混合基质中,并配备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定时为草莓苗精准浇水、施肥。立体种植的草莓可以有效防止土壤带来的病害,充分满足草莓生长期间对矿物质营养和水分需要,同时基质可以循环利用,具有节水、省肥、省工、高产优质等特点。
通过物联网技术控制的智能化终端,可实现大棚内室温调控、可升降的悬挂式栽培和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施肥,共同为草莓提供理想的生长环境。“我们有水肥一体化设备,可以推迟罢园,提高草莓的产量,还方便平时管理。”技术员龚华说。

“‘空中草莓’不仅为人们带来美味,也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今年,社区投资172万元,新建两个7连栋大棚,目前主要种植草莓、西瓜等作物,每年可带动50名村民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超2万元,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超20万元。”三套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海华说。

近年来,响水县持续发力“甜蜜”经济,大力推动“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韩家荡天荷源风景区、大地九丰农博园等,为游客体验丰收喜悦、观赏美景提供好去处,开创一片农旅融合新天地。(撰稿丨叶珊珊 王静 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