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初至今的“对等关税”风波未平,美国对中国产品征收的额外关税达到145%。关税大棒没有打倒中国外贸,在此背景下,4月15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如期在广州开幕,万商云集的景象再现广州,中国经济的韧性可见一斑。

有意思的是,就在这一天,话题“美国人开始飞中国代购中国制造”登上热搜,华为手机,衣服、包包等生活消费品成为代购热销商品。
“我要去中国买华为!”媒体报道中,有美国消费者表示,在中国购买这些商品后还能享受离境退税政策,算下来比在美国本土购买便宜太多。
实际上,从1957年广交会创办开始,这个被誉为“中国第一展”的盛会就肩负了打破西方封锁、与世界对话的“破冰”使命。历经68年风雨,广交会已经成为中国目前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商品最全、采购商最多且来源最广、成交效果最好、信誉最佳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
作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风向标”,广交会历来受到全世界瞩目。
当西方大谈“脱钩”之时,广交会却在不断修炼内核,创下了“永不落幕”的神话。2024年,广交会以全年500多亿美元的出口成交额,展现“中国制造”之于全球的强大吸引力。
本届广交会再次亮出过硬实力:出口参展企业首次突破3万家、首设服务机器人专区,新参展企业超过4200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等称号的企业超过9700家;截至4月13日,已有215个国家地区的超过20万名境外采购商预注册……

4月15日,本届广交会首日,来自美国、巴西等地的客商就云集广交会展馆,甚至带火了展馆内的麦当劳。首设的服务机器人专区挤满各国客商,功能多样的机器人成为人群中的C位,展示着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最新成果。

来自美国的关税大棒,压不住全球客商和消费者“用脚投票”的贸易热情。贸易自由流动的火热场景,本就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
广交世界、互利天下,这是广交会向全球客商发出的善意邀请,也蕴含着“朋友来了有好酒”的中国智慧。
从“世界工厂”到“全球市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68年来,我们透过广交会这个窗口,看到了中国经济的稳稳底气、十足信心。我们相信,真正的全球化,是让世界看见共赢的可能。
文 | 记者 张璐瑶 黄丽娜图 | 记者 钟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