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东盟观察丨广州品牌Colorkey越南爆单,美妆出海东南亚如何打赢新“中场战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9 08:09: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赖镇桃 广州报道

“到越南走一走,你会发现市场渗透率是很直观的。我第一次去越南对接TVC(电视广告)拍摄的时候,走在街道上经常会看到当地女生拿出我们的小彩蛋唇泥来补妆。不光在胡志明市,还有河内、岘港、会安古镇这些地方,我都看到过当地人用我们的产品来补妆。”Henry在美妆品牌Colorkey珂拉琪的国际部工作,当他回想起这些场景的时候,感觉自家产品“越南唇妆第一”的市场地位,在这一刻具象化了。

过去两年,国内美妆进入愈发激烈的存量战,但海外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常被形容为“下一片热土”。

这一点也能得到业内人士的确认,“东南亚市场当然没那么卷”,而且早年间掘金东南亚近乎于白手起家,在TikTok注册跨境小店、联系好国内工厂提供货盘后,在店铺上架数十上百个产品做测试,看到哪个品表现好再持续投流,快速击穿单一品类做成爆品。单价不到5美元的白牌彩妆,日均几百订单,收入也足够可观。

当然,这样的野蛮生长期没有持续很久,抱着赚快钱心态闯入东南亚美妆市场的,基本铩羽而归。现在抢滩东南亚的,基本都是品牌玩家,他们会发现把一个产品短时间内做成爆款不难,难的是让当地消费者认准这个品牌,然后持续复购。

“虽然地理相近,但东南亚和国内消费者的偏好还是有明显差异的,首先,他们对香型更加敏感,第二是我们国内流行灰粉调,这其实不那么适合东南亚人群的肤色,他们喜欢更明亮、色彩饱和度更高的彩妆产品,也会考虑妆容和自己服装颜色的搭配。另外,对于质感的需求,也更喜欢轻薄型的产品,毕竟东南亚大部分国家都处于热带,所以无论是底妆还是唇部产品,当地消费者都追求丝滑轻薄的肤感,不像国内到秋冬季,主推质感更厚重和有包裹感的产品。”这些消费者洞察都是Colorkey落地越南后,Henry和团队不断推品和调研摸索出来的。

最开始,Colorkey出海东南亚,是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这也是当时最常见的国货美妆出海模式。研发、生产、营销、仓库都在国内,只要在亚马逊、TikTok、Shopee等电商上架产品,东南亚消费者下单后再邮寄到当地。这种轻资产的方式,投入低还能拓展海外订单。

但想要做大,很快就会进入瓶颈期。Colorkey海外业务负责人赵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很多3C类的产品确实可以通过跨境的方式在细分赛道做得很大,他们能用科技建立护城河。但Colorkey做的是大众消费品,无论是美妆还是护肤,不管在哪个国家,这个赛道都会有很大的本土玩家还有国际大品牌。“当我们的品类要在海外继续放大,继续用跨境的模式就会比较难,因为竞争对手在当地,他们天然比你在国内更理解消费者的喜好,也有更大优势去做品牌和渠道。”

另外,真正落到本地、离消费者更近,也能跑通更经济的链路。赵剑补充道,原本发跨境小包,赚钱的主要是平台、物流商和各个服务商,自己的盈利相对很薄,但现在用货物出口、本地仓的模式,消费者可以今天下单明天收货,物流时间和成本大大缩减,团队也能根据当地需求做定制化的研发和营销。

实际上,东南亚不是一个统一大市场,东盟十国有着迥异的文化风土、市场格局、消费人群,现在“下南洋”的美妆品牌大多采取单点打入、逐个击破的策略。

赵剑回忆,在2022年底他接手负责海外业务时,跨境市场铺得很广,美国、日本都有做,就是ROI有限,因为这两个市场的竞争都非常激烈——美国除了有很多国际美妆和快消公司,很多明星名人也在下场打造自己的品牌,日本也有资生堂这些巨头。Colorkey作为一个新玩家,要在这么激烈的厮杀里跑出来难度不小,所以当时他决定主动调整海外业务和团队,把资源最大化放在一个地方。而之所以选择先从越南切入,也是因为之前的跨境数据里,越南表现是最好的。

聚焦越南之后,Colorkey很快做到了头部,短短5个月时间就跃升TikTok shop越南美妆全品类的第一,直至目前还稳居TOP1,每月GMV超百万美元,其中唇部排名第一(市场份额>7%)、面膜排名第一(市场份额>9%)。有了越南为基点,Colorkey也在慢慢扩大东南亚的版图,现在马来西亚已经开卖半年,印尼和泰国也即将落地。

抓住这轮东南亚美妆消费热潮的,Colorkey只是其中一个代表性玩家。据TMO Group统计,2024年6月,Shopee和Lazada两大电商平台上,东南亚彩妆销量前十品牌里,贝德玛、美宝莲、欧莱雅等国际品牌一如既往占领市场份额的大头,但也有两家中国品牌闯入其中,O.Two.O和菲鹿儿在畅销榜里分别位列第八和第十名。

欧睿国际亚太行业总监胡阳主要研究健康与美妆个护行业,她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几年出海东南亚的国货美妆里有不少来自广东,O.Two.O的母公司是广州佐伊美妆,菲鹿儿母公司是广州即至商贸,还有Skintific的母公司是广州蜚美。这些品牌在国内知名度不高,但却是国货美妆出海东南亚的主力,因为这几家企业基本从成立第一天就瞄准海外市场、做供应链出海,像菲鹿儿这家公司最开始是在速卖通上卖白牌产品,后面才慢慢自己去发展品牌。生而全球化的路线,可以把业务重心完全放在海外,也能在此过程中积累很多出海的经验。

据欧睿国际的市场数据,2019年到2024年这五年里,来自中国的美妆公司在东南亚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和菲律宾)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15%,这是一个有无到有、从有到赢得市场的一个过程。

而且,在电商领域,国产美妆似乎已经有接近甚至赶超国际品牌的势头。胡阳自己做过简单统计,截至今年2月,即至商贸旗下的两个品牌菲鹿儿和Pinkflash在Shopee上的东南亚六国粉丝量,已经接近美宝莲。而且他们网店上架的SKU(商品类目)远超许多竞争对手,菲鹿儿和Pinkflash的平均SKU都达到250个,近乎于美宝莲的两倍。一般而言,产品线越是丰富,越能快速响应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而且,国货美妆能快速抓住东南亚人的心,确实还是依靠极致的性价比。胡阳表示,东南亚美妆的平均购买单价比国内要低,因为人口结构年轻,平均购买力大概在1美元到6美元之间,也就是40元人民币以下,所以国产美妆可以很好利用国内产业链的优势,做到绝对低价去争取当地消费者。

当然,极致性价比也不等于只需不断压低价格,赵剑对这一点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Colorkey在越南的目标受众是18到23岁、容易冲动消费的年轻消费者,他们确实注重价格和性价比,但是因为低价购买了某样产品后,如果发现质量很差,买一次就不会再买了。换言之,他们对价格敏感,对产品的质量也敏感。

实际上,Colorkey、O.Two.O、菲鹿儿、Skintific、Sace Lady这些风靡东南亚的美妆品牌,都是广州走出来的企业,而这不是偶然。早在一百多年前,香港先施化妆品有限公司来穗开设分厂,广州化妆品生产从此开始。之后外资落地设厂,丸美、卡姿兰、完美日记、Colorkey、谷雨、溪木源等本土品牌破茧而出,更把广州送上“美妆第一城”之位。

《2024广州化妆品产业白皮书》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底,广州市化妆品生产企业数量达1841家,约占全国总量的31%。在产值方面,广州市化妆品产业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位居全国之首。生产、销售、原料包材、半成品加工、展贸、设计、研发、检测、物流等,在此一应俱全,这也是羊城美妆企业出海东南亚的供应链优势所在。

问及Colorkey为何能这么快在越南起量、做到美妆品类的头部,赵剑坦言“没有TikTok,我们可能确实很难短时间做到现在的成绩”,刚落地越南时,TikTok在东南亚发起的每次电商活动,Colorkey几乎都有参与,“像超级品牌日这样的活动每一次做下来,我们的业务基本上都能上一个台阶,而且我们的团队能跟着TikTok的工作节奏去走,和官方共同完成本地策划,也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每次我在越南都会找两三天专门去逛线下,经常会看到很大的永旺超市、乐天商场,走进去会发现这些大型商超一定会把日本或韩国品牌带出来。我想对应到中国,把国货品牌带出去的那个角色可能是TikTok,这是区别于传统商业地产的另一种模式。”赵剑这样比喻品牌和平台的关系。

背靠TikTok出海,可以快速打赢流量的战争,但是美妆出海不能只停留在社交电商。

一来,过度依赖电商会增加单一渠道的风险。去年10月印尼政府突然宣布关停TikTok电商和Temu,封禁危机一度持续了60多天。胡阳指出,国产美妆刚开始打入东南亚,社交电商是很好的轻资产模式,但是很多中国品牌高度依赖电商,一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极大影响销售额。所以近年来,Skintific、菲鹿儿等很多国货美妆已经开始涉足线下渠道,进入美妆集合店、屈臣氏等零售店,把资产做重。

其次,从商业的角度看,对比几大销售渠道,利润空间更大的往往是货架电商和传统线下。赵剑也提及,虽然Colorkey在TikTok已经做得非常成功,但考虑到广告投流的成本,利润空间实则有限,所以这两年团队一直在做的是去搭建全渠道销售体系。

首先是线上电商平台的推品,对标几大国货品牌,优化Shopee这些货架电商的运营,接住更多流量的红利。

其次就是线下体系的构建,这也是国货美妆和国际品牌的差距所在,后者进入东南亚的时间比中国品牌早很多,联合利华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打入越南,欧莱雅和美宝莲在当地的市占率都在20%以上,也都完成了全渠道销售且线下的市场份额更高,足见国际品牌在东南亚的扎根深厚。国产美妆进入东南亚只有短短几年时间,拓展线下也只能一点一点来。现在Colorkey已经入驻了越南前20大美妆连锁,接下来需要花时间的是分销网络的构建,而这很大程度上需要仰仗本土团队去打攻坚战。

但赵剑认为这个一步步下沉的过程,市场潜力不小,“我们计划在每个核心城市设立区域经理,和传统渠道的分销商做一些链接,把我们的产品深度分销到整个越南市场。这个国家疆域狭长,线下的机会还是比较多的”。

刚过去的五年,国货美妆在东南亚一路狂飙,但告别“新手村”加成,超100%的复合增长还能延续下去吗?

胡阳依然对这个市场保持乐观,“未来几年,东南亚市场(新加坡除外)都会保持比较高的增长,因为这个地区整个人口结构都比较年轻,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使用美妆品牌,所以增长潜力还是广阔的。”

但是对入局者很残酷的一点是,东南亚消费者会拿着性价比的秤去选购中国品牌,但在心理上对日韩、欧美企业有着更高的美学和品牌认同,“可能因为东南亚消费者群体比较年轻,消费力还不高,所以如果几个产品的品质、效果接近,自然选择更便宜的那款。也就是说他们的品牌忠诚度还很低,今天会买A品牌,明天可能会因为更划算去买B品牌。这样的话,出海的品牌还是很容易陷入打价格战的漩涡,付很多的营销费用给到红人,反而在品牌建设上还是不够的。”胡阳说道。

对比找KOL带货、流量快速变现的直接高效,品牌建设投入大、起效慢,但如果要在东南亚真正沉淀下来,似乎没有捷径能走。

赵剑在越南这几年,看到过不少中国品牌打入越南,火一阵后又归于平寂,“尤其想着赚快钱的来这里就是一轮游”,但要经受住行业的大浪淘沙,在东南亚本土玩家、国际巨头、中国品牌的三方混战里活下来,赵剑认为 “在美妆行业,一些新的技术要去catch up,但也要承认产品的壁垒确实不高,真正的壁垒是在品牌”。

所以,这两年Colorkey在越南的一大重心就是品牌打造,赵剑发现传统的打法在这里仍然有用。“这几年国内很多美妆品牌是依靠电商、社媒做起来的,但是不少韩国新品牌或者新产品进入越南的时候,还会选择在电视、户外广告牌做推广,这种做法在国内已经算过时了,但这在东南亚还适用。还有不少消费者在线下美妆店看到你的展柜,他们会认为这个美妆品牌有实力和切切实实在付出,会慢慢记住和认可你。”

“国货品牌去东南亚是想长期发展,还是收割一波就走,当地消费者都能看得出来。”赵剑强调。

深度本地化、甚至于营造“本土企业”的形象,或许是国货争取当地消费者好感、减轻政治阻力的一大关键。

胡阳留意到,中国品牌在东南亚的扩张,已经让不少国际品牌感到着急,但是他们的本土化已经做得非常成熟,比如联合利华、强生已在东南亚设立本地研发中心或本土化生产基地,根据当地消费者的肤质和习惯做配方的本地化改造。国产品牌在营销环节的本土化已经做得很好,直播间都是当地主播做导购,但更多环节的本地化可能会给本地人留下更好的印象,当地政府也会关注跨国公司能不能带动经济、增加工作岗位扩大当地就业。如果国产美妆只是单纯把产品卖过去,很容易就会被打上“倾销”的负面标签。

“东南亚市场的竞争也在变得越来越激烈,能经得住行业洗牌、留到最后的,往往赢在自己品牌和当地市场的紧密结合——深度理解当地市场,结合当地消费习惯对产品线和销售渠道做优化。”胡阳直言,“如果你想赚快钱,你就真的只能赚到快钱。”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

东盟观察丨广州品牌Colorkey越南爆单,美妆出海东南亚如何打赢新“中场战事”?

2025-05-19 08:09:00

黄金价格高位震荡!黄金销售情况如何?记者探访深圳水贝→

2025-05-19 06:31:00

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要涨价,特朗普怒了

2025-05-19 00:54:00

宁银理财晶耀固定收益类封闭式美元理财157号5月16日起发行,A份额业绩比较基准3.65%

2025-05-16 16:12:00

重磅消息持续发酵!下周A股,蓄势待发

2025-05-11 17:27:00

专访港投陈家齐:以耐心资本穿越周期,解码香港科技投资新逻辑

2025-05-11 10:39:00

苹果设计灵魂人物罕见发声:产品灵感竟藏在煎蛋与咖啡里?

2025-05-10 11:17:00

全球媒体聚焦丨关税迫使美国进口商寻找替代中国制造的方案 但他们说……很难

2025-05-09 09:43:00